鹅痛风是由于鹅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内科病,该病能够引起鹅食欲不振、消瘦,严重的常导致死亡,是危害鹅业生产的一种重要的营养代谢疾病。
鹅痛风的原因
1、饲喂过量的蛋白质饲料,尤其是富含核蛋白和嘌呤碱的饲料。常见的包括大豆粉、鱼粉等以及菠菜、莴苣、甘蓝等植物。
2、肾脏机能不全或机能障碍。幼鹅的肾脏功能不全,饲喂过量的蛋白质饲料,不仅不能被机体吸收,相反会加重肾脏负担,破坏肾脏功能,导致本病的发生,而临床所见的青年鹅、成年鹅病例,多与过量使用损害肾脏机能的抗菌药物(如磺胺类药物等)有关。
3、缺乏充足的维生素。如饲料中缺少VA也会促进本病的发生。此外,鹅舍潮湿、通风不良、缺乏光照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肠道炎症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。
鹅痛风的症状
临床经过较缓慢。病初饮水增加,食欲不佳,逐渐消瘦衰弱、贫血,排白色下痢便,有时在泄殖腔周围粘结而使其发炎。将手指插入肛门可触知有尿酸盐;有时可触到肿大的尿管。这为内脏型症状。关节型痛风为主的关节肿大,两腿及翅膀软弱,行动迟缓,跛行,站立困难;病鹅消瘦、贫血、衰弱。
鹅痛风的防治措施
1、科学饲料供给。
适量的营养物质和高质量的水是家禽正常生长、发育及生存的必要条件。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,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复杂、协调有序地进行,日粮中某些或某种营养物质缺乏、不足或过量,都会破坏营养物质协调有序地消化,引起营养代谢病。
鹅的食性广,耐粗饲,能采食大量青草,也能消化含大量草粉的配合饲料,由于其消化系统能将植物的细胞壁破碎,从而能够较好地吸收植物细胞内的营养物质。如果草场条件优良,单纯靠草场放牧饲养,鹅也能够正常生长。
幼鹅及成鹅以采用放牧为主,补料为辅的饲养方式,既能大量采食天然青绿饲料,节省精料,又能通过放牧使鹅群充分运功,增强体质,提高成活率。放牧前不要喂料,放牧后补喂适量的配合料。给圈养的鹅喂配合饲料,没有专用的鹅用配合饲料时,用其他饲料如肉鸡料或育肥猪料代替。日粮配合比例为青绿饲料占90%-92%,配合饲料占8%-10%.适宜先粗后精饲喂,日粮中应供给1.0%-2.5%的骨粉,1%的贝壳粉,0.25%-0.30%的食盐。舍饲条件下还应补给粗砂砾。
2、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。
夏季高温炎热时要做好鹅群防暑降温工作。在高温天气鹅群中暑应激反应引起鹅体抗病能力下降而发生疫病,会造成很大损失。因此,有条件的最好在运动场周围种植树木和搭建一些遮阳棚、黑色遮阳网等,供鹅群在高温下群集乘凉,防止不必要的损失,提高鹅群整体质量,为高产打下基础。
3、制订定期消毒制度。
鹅场要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,专人负责。在鹅场进出道路口建好消毒池,人员进出要进行消毒。定期对鹅舍、食槽和其他用具进行消毒。病死鹅要进行深埋作无害化处理,不要随意乱丢乱抛。要对入场蛋框、人员鞋帽、衣服和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,防止致病源带入鹅场。常用的消毒药物有氯毒杀、消特灵、消毒威、烧碱、漂白粉等,交替使用,浓度要控制好,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。
4、及时防治疫病。
一是鹅痛风病。为预防鹅痛风病,应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,特别是动物蛋白质的含量;增加多种维生素的含量并供给充足的饮水;避免饲料中钙盐含量过高或钙磷比例失调;要有充足的优质粗纤维饲料或一定量的青绿饲料;避免或减少一切能引起肾功能障碍的因素。